誠信為本,信譽至上,服務用戶,回報社會!
誠信為本,信譽至上,服務用戶,回報社會!
鋼企“效益回歸”之路依然可期?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1-2月,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實現營業收入11906.5億元,同比下降6.7%;營業成本11528.6億元,同比下降4.4%;虧損101億元,同比下降151.1%。
2023年開年以來,由于受到宏觀經濟企穩回升強預期的帶動以及原料成本相對高位的強支撐,國內鋼材市場呈現震蕩上漲的行情,截至到3月28日,蘭格鋼鐵綜合絕對價格指數達到了4528元/噸,較年初(4364元/噸)上漲164元/噸,漲幅為3.8%,其中最高點為4650元/噸(3月14日),最大漲幅為6.6%。鋼價的震蕩上漲也增強了鋼廠的生產積極性,產能釋放力度相應增強,生鐵、粗鋼和鋼材產量均呈現同比增長態勢。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1-2月,我國粗鋼產量16870萬噸,同比增長5.6%;生鐵產量14426萬噸,同比增長7.3%;鋼材產量20623萬噸,同比增長3.6%。
在鋼價震蕩上漲、鋼鐵產量釋放增強的背景下,整體鋼鐵行業卻再次經歷了全行業虧損的境地,這是繼1999年和2009年以來的第三次全行業虧損,從去年開年的盈利201.9億元到現在的虧損101億元。從全國粗鋼產量及噸鋼利潤的數據來看,國內鋼鐵生產企業的利潤空間呈現再次快速下滑的態勢(詳見圖1),而綜合成本也呈現再次上升的態勢(詳見圖2),鋼企在居高不下的成本和有限上漲的鋼價之中陷入了虧損的境地(詳見圖3),因此鋼鐵生產企業的經營壓力也再次加大,從而使得今年以來的鋼企破產整合、聯合重組的步伐明顯加快。
2023年開年以來,隨著疫情防控較快平穩轉段,穩經濟政策的效果持續顯現,生產需求回升向好,擴大國內需求和穩定大宗消費對制造行業拉動明顯,制造行業的率先回升明顯帶動制造用鋼需求的有效回歸,同時加快實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和城市更新行動也帶動建筑用鋼需求的釋放。從各品種細分產量來看,均受到了季節性的影響,其中建筑鋼材品種的產量受到了冬季施工減少的影響,而板材類品種產量(除冷軋薄板外)保持了穩定增長的生產節奏,而冷軋薄板受到汽車行業銷量恢復不及預期的影響較為明顯(詳見表1)。
表1 2023年全國主要冶金產品產量
2023年的開局,對于國內鋼鐵生產企業來說,可謂是“兩頭受制、再陷虧損、戰略轉型”,從成本端來看,原料價格的相對堅挺和“蹺蹺板”效應較為明顯,短期國內鋼企的綜合成本處于高位;從供給端來看,由于下游需求釋放的預期依然存在,國內鋼企的生產積極性維持較強態勢,從而也維持著產能的釋放力度;從需求端來看,國內經濟仍然處在初步恢復階段,整體呈現企穩回升的態勢,雖然超預期的降準,釋放6000億元的流動性,但市場需求不足問題仍較為突出,經濟回升基礎尚不牢固,下游需求釋放力度不及市場預期的態勢較為明顯。短期來看,國內鋼企面臨著明顯虧損的現實,但由于保供穩價政策的持續見效和基石計劃的加快落地政策,原料價格將呈現回歸本位的態勢,而在擴大國內需求的戰略部署下,國內需求將呈現穩定恢復的態勢,這將有效改善國內“鋼需”的釋放力度,國內鋼企“效益回歸”之路也依然可期。
信息來源: 蘭格鋼鐵網